远离受害者天堂
把一切的错误和责任都怪罪到别人身上,可能会让自己“舒服”一些。但是如果诉说给一个陌生人或者面试官,那么他们肯定会想难道你一点问题都没有吗?
从自己出发,去深刻思考,选择离开的原因是什么。不要在离职的时候,吐槽一堆。因为知道无法改变环境,所以选择改变自己。面对老板的客套,我只能说,都是打工的那些事,没必要再提了。
通过反思去年的两个选择,我明白了对环境或者对他人的不满,均是因为自己的最重要的诉求无法被满足。无法获得更好的成长以及感受不到尊重。吐槽具体的事都停留在表面,而且这样的事数不胜数。所以想要表达,直接说最终诉求,开门见山。
作为一个成年人,我得时刻提醒自己,吐槽环境或者他人时,想想最深层次的原因,有些伤人的话就不会说出来了,想要被尊重也得先尊重别人。同时要教育自己的两个小男孩,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,尽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。
读书笔记
你有没有想过,真正限制我们的,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,而这堵墙很大一部分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。
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,但安全感的获得必须通过内心真正的强大。安全感是给予,不是索取。恐惧越多,索取越多,不安全感反而递增。
在受害者天堂,大家从来没犯过什么错,美德都是他的,错误都是别人和社会的。
很多做坏事的人都拥有一个完美的受害者的故事。
别说对得起这家公司,首先得对得起自己,还有什么比自己的时间更宝贵的呢?所谓的为公司干,不就是为自己努力吗?如果这个都想不通,还心安理得,就别一起干了,否则,不如自己找一个更舒服的环境。
每个人都在别人的爱害者故事中获得不少廉价的快乐和虚无的安慰。
首先要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——这个社会就是不那么公平,但这并不影响你在社会上快乐地工作。
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。你做得只是好一点,别人是不认的;你必须做成一个鸵鸟,比鸡大得多的鸵鸟,到那个时候,所有人才会说你好。
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不公平的世界,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,无法改变自己的过去,但至少可以改变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心态,改变自己对于过去的看法,用一种新的思维模式,重新面对这个世界。
只要你愿意用一种掌控者的心态去重新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你就会感受到幸福。
人的视野就像手电筒,未知世界如茫茫黑夜。走在清凉黑夜里,大师如同闪亮的星星,在头顶若隐若现,我抓紧自己的手电筒,照着脚下,一步步前行,偶尔见几个同路人,心生欢喜。
小成靠聪明的勤奋,大成靠明智的选择。
要做好选择,需要战略层面极大的雄心和定力,还需要很多认知和工具。
家庭系统咨询的思路,则是把孩子和父亲当成系统,一起面对这个问题。让孩子听到爸爸的烦恼,最后让孩子意识到,爸爸的很多怒火不是冲自己来的,而是爸爸没能控制好他自己。孩子先是是再自责和害怕,甚至会尝试理解和原谅爸爸。爸爸学会了在事后及时道歉,并且独自去完成自己的功课。在融洽的父子(女)关系里,这件事情成为他们更亲密的机会。系统观点认为,重要的不是单个元素,而是元素之间的关系。
从认知和方法论再到系统论看问题,这是人类认识事物、层层展开的认知过程。
在《跃迁》里,我借用彼得·德鲁克的观点总结自己的创作闭环:用咨询驱动,用讲课整合,用写作产品化;还搞出来一个 IPO(输入问题、解决问题和输出产品)闭环,煞有其事。
这就是人生的有趣之外:出发常常是偶然的,到达到是你选择。手攥着一颗小珍珠,就可以出发,尽早你会找到很多珍珠,找到穿珍珠的钱,把它们串成项链。
时代的趋势、社会的系统和种种机会,是月光下泛着银色光芒的大小山峰,我顺着山形,保持重心,脚尖轻轻用力,判断自己要拐入的一个个路口和坡道。慢慢地,眼前的视野越来越宽,耳边是风声和雪花的轻抚,月亮当空,我的心里越来越安定了。
王小波说,人在年轻时,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。
我相信“每个人都是一棵树,只给给予足够多的养分,终将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”的人生主义。
没有什么能通往真诚,真诚本身就是道路。
为大意义而活的人因为看不到头而毁灭;活下来的人,则是在糟糕的生活里找到了切实的、可实现的、可追求的小意义。
斯蒂格进一步发现,越感知意义,我们的幸福感、自我价值感就越强;而越追求意义,我们的幸福感、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就会越低。对,你没看错,是“越低”。
人除了眼前的苟且,得有点诗和远方,但要去远方,你往往先要走出眼前这摊苟且。
古龙的小说《多情剑客无情剑》里讲述了一对厨子在饭馆打烊后,在后厨给自己炒了盘菜,找了点小酒,很惬意地对饮,舒服了一两个时辰。古龙说,他们还活着,就是因为一天还有那么一两个时辰。
生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积累过程。人的各种能力、眼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,他能一扇扇地推开他面前的门,看到更大的世界。
有意思,就是你的那把尺子。你经历的“有意思”的事情越多,你就拥有越大的自主权、能力和安全感,你也能慢慢找开更多有意思的事,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意思。
这就是人生的“爬山算法:全力以赴地爬上你目之所及的一个小山头,你会看到更多的山,看到下一个山头和路。就这样凭着“有意思”一个个地把你关心的事做到极致,你会走到你想象不到的高处。
别想什么大意义,先成为一个有趣的人。
在做别人的路上给自己放生,你才能走上属于自己的路。
斯蒂芬·盖斯说:“我的经验法则是把我想要的习惯缩小,直到小得不可能失败为止。”
很多的人的拖延,其实是一开始的目标就不对,要么是追寻外在动机太强、自己无感的目标,要么是给自己安排了完全不靠谱的强度。
她提出一个触动社会神经的问题:老一代人应该羡慕年轻人,因为他们拥有更多大的世界,但我不羡慕今天的年轻人。
如果你盯着糟糕,这个时代就会前所未有的糟糕;但如果你盯着机会,那么这个时代也会有前所未有的机会。今天这个时代,就看你怎么玩儿。
美学家贡布里希曾说,没有比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更加难以忍受的东西了。
创造类游戏的唯一玩法,是回来做自己。
得看到了世界,才有世界观;你得看到全部,才能安心守住局部;你得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,才能回来做自己。
极限运动员,就是这么狂热。你和他的差距,不是能力,而是价值观。
吃苦能熬出来优秀,但熬不出来卓越。
极限运动员成功率最大,因为他们总在长期地、不计成本地尝试。
成功=卓越*概率 卓越=天赋*刻意练习*时间 概率=正确的方式*热情*时间
极限运动员总有两份回报:一份在过程里,他们已经足够享受;另一份在成功后,成不成功也只是副产品罢了。
兴趣就是让你完全置身于事物之中。当你真正投入当下的事物中,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、多么微小,你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。
担忧之墙永远把他们和乐趣隔离开来。他们就好像那种糟糕的读者,刚打开小说的第一页,就忍不住翻到最后去看结局,从而完全失去了阅读的快乐。
乐趣源于全情投入,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。正是因为这样,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。
我不禁问自己,如果我不是花时间去评价和围观别人,是不是我也能够做到?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优秀。
投入是热爱生命的钥匙。什么是快乐?快乐就是做事情既快,又乐!
不看钱工作的人,往往觉得能做这份工作本身就是最大的报酬。
无趣之人,往往不是无能之人,而是无胆之人。
像没有人看一样跳舞,像不需要钱一样工作,像没有受过伤那样爱,像就要死那样活着。
心理学家认为,快乐源于紧张感的释放,一旦一个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,紧张感就会消失,快乐就没有了,自然也就没有了持续的兴趣。
找那么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,比如爱、成长、超越自己、快乐、助人、宁静……它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。
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, asking for its return is songs.(世界吻我以痛,我报之以歌)
霍夫曼从中悟到一个 ABZ 理论,就是人要同时有三个计划:A 计划目标远大,B 计划稳中求胜,Z 计划是底线。霍夫曼把家里的房间当成了 Z 计划,他知道即便 A 计算、B 计划全部失效,他也可以安稳地过一辈子。
安全感是一个力量强大的主子,它用一个看不见的牢房来囚禁奴隶,这是牢房用恐惧作墙,用恶毒的信念作水泥。
爱有两种:一种是死死抓住,你紧张,他也紧张;一种是轻松托住,你舒服,他也舒服。
所有的爱只有溢出来,才是爱。
这个世界没有谁都能够活下去,而且都会活得很好。当拥有了说走就走的能力,你反而能收获真正的爱情。
真正的爱,是给对方自由,也给自己自由。
如果没有内在安全感,但是内心又迫切需要安全感,我们只好慢慢地转向外界,寻找外部的寄托。
特蕾莎修女说,上帝不是要你成功,只是要你尝试。
站在阳光里,你会慢慢地赶走黑暗。
困难和问题总是导出不穷的,尽管如此,你仍然要每天坚持下去,坚持去做对你的未来意义重大的事情。它们最多花掉你十分钟的时间,可就是这十分钟,能给你你带来真正的改变。
哈伦坎普先生曾对我说,勇敢不是毫无恐惧。勇敢的意思是,一个人尽管心怀恐惧,但仍然能克服恐惧向前走去。
恐惧就是这样一个懦夫,当你触碰它的底线,接受事情最坏的结果,然后开始准备和它干一场的时候,它早就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。
第一,如果我失败了,代替我的家伙会怎么办?第二,既然这样,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?
你有没有注意到,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,而是内心深处一种被需要的感觉。
支持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,支持者也永远不会失败。
美国“心灵女王”奥普拉·温弗瑞在 2008 年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:“如果你受了伤,你需要帮助他人减轻伤痛。如果你感到痛苦,那就去帮助他人减轻痛苦。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,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摆脱困境。”
人们会因为自己相信“星座格格”,就慢慢发展出那样的性格。
我们按照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在大脑里构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。
我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模型,然后根据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生活。
一切你以为真实的事物,都是心智模型的计算,而一切心智模型对你来说都是实在的世界。
《第五项修炼》的作者彼得·圣吉说:“心智模型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,关于我们自己、别人、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、假设和故事。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,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。”
《孙子兵法》曰: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如果你是金子,并且想要发光,那么首先你要提高自己的含金量。只有达到一定程度,你才会成为金矿。
穷困、孱弱和低学历的经历,被松下幸之助的心智模式构建成生命中受益无穷的恩惠。不管过去怎么样,我们完全有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,重新认识我们的过去,改变我们的未来。
很多人之所以没有长进,其实是在不断重复错误,不断掉进一个“坑”。作为自我学习最重要的途径,复盘可以帮助你克服自己的惯性。
复盘既是在重新理解过去,也是在酝酿未来。
读理工科的同学都学习过“正态分布”的概念,这个曲线告诉大家,无论在什么群体,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大多数都会停留在某一个值前后——离这个值越远,出现的概率就越小。
坚持不等于成功,坚持只是成功的必要工具之一,放弃也是成功的必要工具。
坚持或者放弃都是达到目标价值的手段,看清楚成功背后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。
大部分的矛盾与冲突,就是因为对方都在坚持自己的形式,而不是结果,打着爱的旗号来伤人,而且还坚持不懈。佛教里讲的“三毒”(贪、嗔、痴)之一的“痴”,说法是这种势头于形式,而不是结果的行为。
成功的真正意义应该是:越走越近,这是我听过到的对成功最好的解释。
什么是你人生的真正目标?就是那些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你不会改变的目标。
我不能停止呼吸,因为明天,当太阳升起来,谁知道潮水能带来什么?(I have got to keep breathing. Because tomorrow, the sun will rise. Who knows what the tide could bring?)
当你把成功的定义放在外界,你会让自己陷入一种不可控的焦虑,一种获得前恐惧,获得后空虚的生活中。你的天花板是别人的地板,而你总在向上看,从来没有留意过窗边的风景。
You got a dream, you gotta protect it. People can’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, they wanna tell you you can’t do it. If you want something, go get it. Period
尝试总是要冒险的,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。
亚里士多德说:“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,就是你的职业所在。”天赋在慢慢增长,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,你的最佳职业也在不断变化。
“Swatch 之父”尼古拉斯·海耶克成功报挽救了瑞士破产的钟表产业,他说:“你的时间需要规划,但永远不要百分之百的规划它。那样的话,你会扼杀自己创造性的冲动。”
不管多坏,对未来保持希望,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
在你的视野范围内,你需要精细地计划;在你听说的范围内,你需要有大方向的规划;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地方,你需要的是相信。
道不易,法简易,术常易。
对新的机会和趋势永远保持警醒。
一件事情的价值,不取决于它在当下的价值,而取决于在未来中的价值,这就叫作未来价值。
法国诗人勒内·夏尔的两句诗:“懂得静观大地开花结果的人,绝不会为失去的一切而痛心。”
沉没成本其实是已经损失的成本,为了这个损失而追加成本,最后只让头破血流。
千万不要为了一个谎言,再说一个谎言。
印度诗人泰戈尔在他的诗中写道:如果因失去太阳而流泪,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。(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, you also miss the stars)
漂泊者注定一辈子都在躲避什么,而不是追寻什么。
航行者最终能走出去很远很远,穿过那些风暴,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,漂泊者则被恐惧诅咒,一辈子胡乱地漂泊在海上。Impossible(不可能)和 I’m possible(一切皆有可能)只差一点。那一点,就是你心中真正的目标。
我当初种兰花,不是为今天生气的。
你没有必要得到允许才开始学习,也没有必要得到机会才开始努力。如果愿意,你现在就能够为这件事情做些什么,除非你的受害者模式让你陷入深深的抱怨与自怜中。
不管你跑到哪里,世界都是不公平的,我们既无法让这个世界永远公平,也找不到一个永远公平的地方。
有人说,社会就是一棵大树,树上爬满了猴子,每一只猴子都笑脸向上,屁股向下。如果你向上看,看到的全是屁股;如果你向下看,看到的全是笑脸。
学会如何面对不公平,远远比学会如何评价不公平重要。
面对不公平,无聊的人冷嘲,懦弱的人抱怨,聪明的人跟随,清亮的人躲避,勇敢而智慧的人则尝试自己的方式去改变,用自己的力量来掌控这个世界。
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, 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. If some day you join us, The world will be as one.—— Imagine
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之路上,错误是一种最好的也是必需的学习方式。
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套系统:社会系统(男人)负责满足外界要求,换回生活需要;自我系统(女人)负责满足内心需求,把这些东西转换为我们心灵需要的价值,让我们快乐。社会系统总去做更有用的事情,自我系统总去做更有有趣的事情。
我们的幸福感,很大部分就是在这种”比你更好“的比较中流失的。
我们很听话地长成一群有脑无心的人,就像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说的那样,我们罹患一种”空心病“。这是一种有逻辑没情感的人,一群讲高度不讲尊重的人。我们长成别人要求的样子,并以此为容。
价值让人感到生活的意义,让人活得幸福。
有些人不用社会意义的成功,也能很好地走完职业的所有阶段,在普通的职位上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。
感情是不能够放在秤上称的。
一旦陷入等死模式,你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,穿越过去,因为等待的成本远远高于穿越的成本。
《战胜拖拉》的作者尼·匪奥里在书中写道:”我们真正的痛苦,来自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,来自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,还来自因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。“
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,你不妨试试一个坏的开始。因为完美的开始永远都不会来到,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。
职业发展不好的人往往不是能力太低,而是能力太强,所以”开始“也太多,慢慢推动了核心竞争力。
如果你真的想到认真地开始,一定要让自己等一等,再等一次,然后再等一次,最后才真正开始。如果这个开始的激情都不能推动你三次等待,那一定是个夭折的开始。
纪伯伦说:”在每个开始中都有过去,在每个过去中都有开始。“
你可以不成功,但是不能不成长。
加缪说:”人是这样奇怪的一种动物,一方面希望自己进入群体,一方面又需要自己与众不同。“
亚里士多德说:”人格就是社会与天性的结合。“
成功不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出路。作为一种比较后的结果,成为永远是小众的、不民主的,无法满足大部分人的单一的社会标准。作为一个集体游戏,成功永远都是少数人欢笑、多数人哭泣。
成长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。你能感觉到成长,内心知道自己会成长为什么样子。就好像一柆橡树籽,无须教导,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。
罗素说,孔雀是世界上最温顺的鸟,那是因为每一只孔雀认为自己是最美丽的。
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从成功到成长的世界。
这个世界一定是一个每个人能成长为自己样子的世界。